
文字實錄
訪談人物:連云港市環保局副局長韓尚富
主持人:大家好,今天非常榮幸地請到市環保局副局長韓尚富。韓局長,你好。
韓尚富: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2014年我市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請韓局長介紹一下2014年我市環境質量狀況。
韓尚富:2014年我市環境質量總體有所改善。下面我就對我市城市空氣、地表水質、海洋環境、聲環境質量分別進行公布。
1、城市空氣環境質量狀況。
2014年,市區PM2.5濃度值為61.2微克/立方米,在全省排名第2位;PM2.5濃度較2013年的67微克/立方米下降8.66%,下降幅度列全省第7位(主要是由于2013年我市PM2.5濃度較低,基數較?。?,圓滿完成國家和省下達的PM2.5濃度比2013年下降2%的目標任務。
6項主要污染物年均濃度:2014年,市區6項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10、PM2.5年均濃度分別為30微克/立方米、35微克/立方米、2.0毫克/立方米、145微克/立方米、111微克/立方米、61.2微克/立方米。各項指標除臭氧年均濃度與2013年基本持平外,其他5項污染物濃度均比2013年有所下降,降幅分別為11.8%、2.8%、16.7%、6.7%、8.66%。除兩項顆粒物指標PM10、PM2.5年均濃度超標外,其他4項污染物濃度均達到相應國家二級標準。
市區空氣質量總體情況:2014年,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為69.4%,在全省排名第3位;優良率同2013年相比上升2.7%。
空氣污染原因分析:一方面是本地污染仍然較重。從PM2.5源解析數據分析,機動車尾氣仍為首要污染物,占25%左右;工業源和燃煤污染也較大,各占18%左右,分列第二、第三位。另一方面是受北方污染影響較大。由于我市離北方灰霾高發區較近,受外源輸送影響較大,北方灰霾污染物經常南下影響到我市。
空氣質量季度變化趨勢:從各季度數據分析,市區空氣質量季節性變化明顯,夏季(7、8、9月)空氣質量較好,而冬季(12、1、2月)空氣質量相對較差。以PM2.5為例,夏季PM2.5平均濃度為36.1微克/立方米,冬季為91.2微克/立方米,冬季平均濃度為夏季的2.5倍。上半年,受暖冬和低降水量影響,市區空氣質量整體較差,與2013年相比PM2.5濃度不降反升,共上升了15.9%。下半年,隨著我市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力度,以及在青奧會、連博會、國家公祭日等期間采取特別管控措施,市區空氣質量明顯優于上半年,帶動PM2.5年均濃度下降8.66%。
2、地表水水質情況
2014年,全市88個水質監測斷面中,水質達到Ⅲ類及以上斷面占56.8%,劣Ⅴ類占12.5%。全市地表水水質達標率為83.9%,比去年的76.7%上升7.2%。市區14條河流達標率為57.1%,與2013年基本持平。不達標河流為排淡河、玉帶河、龍尾河、西鹽河、燒香河、大浦河。
3、海洋環境質量狀況
2014年,10個海洋功能區達標率為50%,14個監測點有8個監測點年均值滿足相應功能區要求,達標率為57.1%。主要污染因子是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化學需氧量。
4、聲環境質量狀況
10個功能區噪聲全部達標。交通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67.5分貝;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53.3分貝。
主持人:根據韓局長公布的內容,我市的環境質量明顯比去年有所好轉,下面請韓局長對我市2014年環保重點工作開展情況簡單介紹一下。
韓尚富:2014年我市環保重點工作主要分8個方面。
1、生態創建實現突破。東??h、贛榆區獲批省級生態縣區,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建設規劃通過國家環保部、科技部、商務部技術評估會審,市開發區國家級生態工業園區25項創建指標全部達標,灌云縣經濟開發區獲省級批準建設生態工業園區。全年新增國家級生態鄉鎮14個,國家級生態鄉鎮覆蓋率達25%,省級生態鄉鎮覆蓋率超過60%,建成一批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生態紅線保護得到加強,全市共有飲用水源、自然保護區、海洋保護區等11大類67塊生態紅線保護區域,受保護國土占總國土面積比例為21.96%。出臺《連云港市生態紅線區域保護監督管理考核暫行辦法》,建立起嚴格的監督管理和評估考核體系;出臺《連云港市生態補償暫行辦法》,因實施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而形成貢獻的地區,市級層面將通過財政資金給予補償。
2、污染減排卓有成效。2014年,我市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是: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在2013年的基礎上削減5.2%、6.5%、3.4%和4.5%。2014年,我市共完成各類項目136個,其中水污染物減排項目125個,大氣污染物減排項目11個。經初步測算,共削減化學需氧量6900噸,削減氨氮980噸,削減二氧化硫6800噸,削減氮氧化物6500噸,分別完成6.38%、8.67%、13.6%和14.1%,在按照往年統計的增量水平情況下,可以完成年度減排任務。2014年,我市全面推進污水處理設施整改與建設,全市共整改提升污水處理廠21座,新建污水處理廠15座,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實現較大提升,污水處理負荷率由原來的73%提高到85%,達到了環保部下達的整改要求。除集中式污水處理廠外,年初排定的淘汰落后產能、關停重污染企業以及工業企業廢水處理、煙氣脫硫脫硝、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廢水治理等減排項目也已基本完成。
3、藍天保衛戰初戰告捷。建立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解決各縣區、各部門在工作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出臺《連云港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4-2017),從十個方面對全市未來四年內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確保到2017年我市PM2.5濃度比2013年下降20%。針對我市PM2.5的幾類主要來源,排定《連云港市2014年大氣污染防治工程項目》。建立環保、氣象聯合會商機制,加強對天氣及污染趨勢研判。積極開展空氣質量預測預報,預測預報信息在省、市環保網站公開發布。為加強對重污染天氣的應對,市政府印發《連云港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根據污染等級啟動相應應急響應。構建全市大氣污染防治聯動機制,推進大氣污染防治計劃和工程項目的落實,圓滿完成國家和省下達的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2%的目標。淘汰老舊機動車12100輛,淘汰、整治燃煤小鍋爐103臺,完成76個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項目,175個加油站完成油氣回收改造任務,11家企業開展脫硫、除塵等污染治理設施提標改造,其中,新海發電有限公司投資3.7億元對15、16號兩臺機組實施脫硫、脫硝及除塵器改造,實現煙氣達標排放;連云港堿廠投資4900萬元,新建兩套煙氣脫硫裝置,實現二氧化硫達標排放。開展揚塵污染防治“雙百日”行動,建筑工地、渣土運輸揚塵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強化冬季空氣質量管控,制定《連云港市保障2014年冬季空氣質量臨時管控方案》,針對機動車尾氣、燃煤、工業廢氣、揚塵等我市冬季空氣中PM2.5的四個主要來源,分別提出針對性的管控措施,并排定106個重點管控單位。組織39家重點管控企業簽訂《環保承諾書》,各企業就認真落實管控措施向全市人民做出承諾。圓滿完成青奧會、國家公祭日等重要時期環境質量的保障工作任務。特別是國家公祭日期間,全面落實“特別強化措施”,較好完成國家公祭日空氣質量保障工作。10月20日-12月31日冬季空氣質量管控期間,我市PM2.5濃度同比下降37%,扭轉了PM2.5年均濃度不降反升的不利局面。
4、流域治理扎實推進。將淮河流域項目建設管理作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加以推進。目前,列入國家淮河流域“十二五”規劃的22個項目中,18個項目基本完成(15個項目已經投運),完工率81.8%,達到省確定的序時進度。積極推動城市河道環境綜合整治,市區排淡河、東海縣玉帶河等8條列入省綜合整治計劃的城市河道,通過采取截污控源、疏?;钏?、生態修復、環境整治等措施,建設污水管網70余公里,清淤疏浚河道近50公里,實施生態調水1億余立方米,城市河道水環境得到改善。目前東海縣玉帶河、灌云縣山前河等5條城市河流完成整治任務,河水黑臭現象基本消除;排淡河、西鹽河、沙汪河等3條河流整治工作正在加快推進,水質狀況已初步改善。排淡河東鹽河段、開發區段綜合整治基本完成,其他區域整治工作正加快推進。目前,新一輪的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方案即將出臺,城市河道綜合整治力度將進一步加大。
5、園區整治成效明顯。按照國家環保部和省化治辦、省環保廳、省發改委要求,扎實開展化工園區環保專項整治。市委、市政府召開動員大會,成立領導小組,印發工作方案,并將其納入重大事項重點工程進行督查推進。按照“園區自查、縣區檢查、市級督查”的要求,在全面排查環境問題的基礎上,認真編制環保專項整治方案,并已于9月底前通過省級審查。為加強對各縣區工作指導,在市政府的統一組織下,市經信、環保、發改等部門先后4次組成聯合督查組對化工園區環保專項整治工作開展督查?;@區在發展過程中,強化環評規定和環保政策的倒逼作用,積極實施規劃環評,引導園區科學發展。嚴把各類項目的環保門檻,堅決防止污染轉移。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積極促進園區轉型升級。按照“關停取締一批、停產整治一批、限期治理一批”的要求,全市共關閉化工企業34家,限期治理87家,停產整治100家。目前已有76家限期治理企業完成治理任務并通過驗收,37家停產整治企業完成整治已恢復生產。堅持把園區基礎設施作為產業集中集聚、污染集中治理的重要支撐,下大力氣強化環保設施建設,快速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園區企業污水收集基本實現“一企一管”,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改造提升加快推進,徐圩污水處理廠已通過驗收正常投運。贛榆、徐圩、板橋園區集中供熱中心基本建成,兩灌園區集中供熱項目全面啟動;建成危廢焚燒處理能力18000噸/年,另外9000噸/年焚燒處置項目和50萬噸危廢填埋場項目已啟動建設。成立市沿?;@區環境保護督查中心,9名工作人員已經進駐化工園區全天候開展環境監管與督查。各化工園區均成立獨立的環保機構,一線執法力量得到進一步充實。目前,對化工園區的環境監管,形成了由市環保局、市化工園區環境督查中心及縣區環保局、縣區環保局園區環保分局構成的四級環境監管網絡。經過一年來的集中整治,各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環保部華東督查中心對我市化工園區環保整改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6、環境執法高壓嚴管。加大環境執法監管力度,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采取定期與不定期檢查相結合、日常督查和突擊檢查相結合等方式對企業開展拉網式檢查,對存在的突出環境問題實施專項行動。全市共出動環境執法人員32150余人次,檢查工業企業7970余廠次,實施行政處罰315件,罰款1440萬元(罰款金額同2013年比增長1倍),將9起環境違法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去年2月24日,江蘇和利瑞科技有限公司因擅自填埋危險廢物被灌云縣環保局行政處罰20萬元,企業5名高管被批捕。去年9月18日,贛榆石橋鎮兩村民因違法排放酸洗廢水,被贛榆區環保局依法移送公安機關,由贛榆區環保協會對其提起公益訴訟,經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以公益勞動彌補其損害環境的賠償金。此類判決為環保領域首例,現已入選全國環保經典案例,最高院擬將連云港列入全國環境公益訴訟試點地區。
7、秸稈綜禁再創佳績。堅持全面禁燒、以禁促用,堵疏結合,以用保禁原則,全力做好秸稈綜合利用與禁燒工作。召開全市夏、秋季秸稈禁燒會議,全面安排部署秸稈綜禁工作,制訂全市秸稈綜禁工作實施方案和考核辦法。市級安排1050萬元專項資金,各縣區、鄉鎮也安排專項資金,積極引導和支持綜禁工作的開展。成立市、縣、鄉、村4級秸稈綜禁工作網絡,不斷完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體系。加強督查巡查。市級成立10個督查巡查組,由市領導擔任第一組長,分片督查縣區工作開展情況。強化以秸稈機械化全量還田為主渠道的綜合利用,以建制村為單元編制綜合利用圖表,確保將綜合利用任務和禁燒管控要求落實到地塊和人頭。實施禁燒網格化管控,今年夏季全省共通報火點88處,其中我市僅4處,較去年同期減少18處;秋季監控時段延長到12月底,在全省通報的21處火點中,我市未出現火點。我市秸稈綜禁工作自2012年秋季起連續3年處于全省領先水平。
8、民生保障得到加強。沭新渠送清水工程全線通水,飲用水源安全得到切實保障。加強薔薇河等飲用水源地保護,通過實施自動監測和人工監測,密切關注上游來水水質。加強大浦地區廢氣綜合整治,將大浦工業區作為省級揮發性有機物治理試點園區,市環委會印發《大浦工業區廢氣治理工作職責分工方案》,市環保局會同開發區管委會組織全面排查,摸清園區主要廢氣污染源,完成羅蓋特等6家重點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有效減少廢氣擾民現象。認真辦理環境信訪舉報,嚴格落實群眾來信來訪首問負責制和限時辦結制,暢通12369環保熱線,及時解決涉及民生的環境信訪問題,全年共受理環境信訪2615件,處理2510件,結案率95.9%。
主持人:感謝韓局長的介紹,本次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感謝各位記者朋友的參加,謝謝!
附件下載: 2016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