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10月15日下午3點30分
地點:連云港發布新聞發布廳
主持人: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張名志
發布人:市環保局副局長葛延波
發布議題:連云港市環境信息化暨監測監控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
葛延波: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
歡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感謝你們長期以來對我市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為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落實黨的十九大、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以及全市“高質發展、后發先至”動員大會精神,提升我市生態環境信息采集、分析和利用能力,保障全市生態環境安全,根據市政府主要領導與省環保廳主要領導會商紀要要求,我局牽頭編制了《連云港市環境信息化暨監測監控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從今年4月中旬開始廣泛收集整理相關資料文件,5月中旬外出調研,6月底完成《計劃》初稿編制,7月中旬根據江蘇省環保廳新出臺的《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控系統建設規劃(征求意見稿)》,對《計劃》初稿做了較大修改,7月底完成了《計劃》編制,同時征求市各相關部門意見,8月上旬,邀請省環保廳專家對《計劃》進行評審,根據專家評審意見對《計劃》作進一步修改完善,最終完成了《連云港市環境信息化暨監測監控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審議稿),9月下旬通過連云港市第十四屆政府第28次常務會審議。今天,我在這里向社會進行公開發布。
《計劃》的建設內容主要包含十個方面,從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用近三年時間,市級投資20265萬元、縣區投資6860萬元、企業自籌9250萬元,建成三維立體的生態環境綜合監管平臺,實現生態環境精細化監管。這十個方面的內容分別為:
一是全面提升全市生態環境感知能力。完善全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實現水、氣、土等生態環境質量監測全覆蓋,建成陸海統籌、省市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實時掌握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為改善環境質量、加強環境日常監管和監察執法,提供強力的數據支撐。
二是加強全市污染源監控能力建設。通過建立完善的物聯感知體系,全面感知污染源企業生產和治污過程、污染源排放、監測設備運行等過程數據,基于數據深度挖掘、關聯比對等技術手段,分析企業存在的運行不規范、數據造假、偷排漏排等行為,倒逼企業主動規范自身的生產經營活動。
三是加強工業園區生態環境監控系統建設。通過建設工業園區生態環境監控系統,集中實現對各個園區內重要區域的視頻監控以及園區周邊水環境、大氣環境的監測監控,建立化工園區三維模型,為化工園區監管和環境決策提供輔助,提升工業園區生態環境監控能力。
四是省市共建生態環境監測監控預警指揮系統。以生態環境監控系統采集的環境質量數據及污染源監控數據為基礎,與省級同步開發市生態環境監測監控預警指揮系統,升級環保大數據資源中心。通過市級電子政務交換系統抓取與生態環境相關的數據資料,構建生態環境大數據庫,提升生態環境數據服務能力。
五是建設生態環境網格化監管體系。基于連云港市戰略環評成果,以劃分的284個單元為基礎,進行網格劃分。以網格為單位,形成科學合理、高效有序的環境監管體系,實現各個區域責任單位各盡其職、相互聯動、綜合監管的環境監管新模式,實現環境監管區域全方位、無死角管理。
六是建設污染防治重點項目管理系統。通過對水、大氣污染防治重點項目的全過程信息化管理,全面動態地掌握各個污染防治項目的具體信息和進度情況,實行“掛圖作戰”,通過系統將任務分解到各區縣,實現污染防治任務的定量化、自動化考核,推動全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七是建設環境應急專題應用系統。堅持以預防為主,預防、預警與應急相結合的建設思路,基于GIS系統,實現對風險源企業申報信息審批管理,實現對各類污染源和環境要素的科學監管、預警和輔助應急處置,為全市環境安全預警與應急指揮提供技術支持。
八是建設環境服務專題應用系統。通過建設生態環境綜合移動監管APP,將“智慧環保”理念從PC端延伸到手機端,實現全天候移動辦公、移動監管和移動決策,為環保人員提供環境信息技術服務;通過建設污染源企業服務應用系統為企業提供唯一入口,開展統一申報、審核管理、信息交換共享和信息發布;通過建設監測設備運維智能管理系統,實現對運維單位科學、量化、規范管理,實現與運維單位之間的工作協同;依托市環保門戶網站,采用三維虛擬等技術,建設環境保護網上虛擬展廳,實現環境保護政策法規、環境形勢、環境管理要素等內容的虛擬化呈現,為公眾提供環保宣傳教育服務。
九是建設市級生態環境監控中心。實現日常環境監控、指揮調度、專題會商等多種功能,包含大屏幕展示系統、立體沙盤互動展示系統、環境監控終端等,通過三維建模,將全市水環境、大氣環境、噪聲環境、土壤環境、生態環境、污染源等環境相關業務數據進行動態綁定,實現環境業務的三維立體空間動態直觀展示與互動監管。
十是加強信息安全風險防控能力建設。為確保項目中重要信息系統的存取、處理和傳輸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確保系統的合法應用和有序運行,項目建設需嚴格遵循國家關于信息系統的等級保護要求,每個子系統均由國家認可的檢測機構進行等保三級測評,確保項目的信息安全,規避項目信息安全風險因素。
《連云港市環境信息化暨監測監控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是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及全市“高質發展、后發先至”會議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全面推行政務公開的關鍵環節。通過《計劃》的實施,將極大提升我市生態環境保護能力,為我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水、氣、土等環境質量提供有力支持。謝謝大家!
記者:《連云港市環境信息化暨監測監控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描述了我市2018至2020年,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總體目標,建成三維立體的生態環境綜合監管平臺將實施的十項任務。請問葛延波副局長,這個平臺建好以后能發揮什么樣的作用?
葛延波:好的,感謝你的提問。生態環境綜合監管平臺建好以后,將助力我市環境治理工作邁上新臺階,通過平臺建設,將實現“業務管理一體化、環境監管可視化、績效評估規范化、環境決策科學化、社會服務便民化”。真正做到“測得準、傳得快、說得清、管得住”,爭取建成國內一流的生態環境監管體系。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介紹一下平臺建成后將發揮的作用:
1、通過監測數據全面說清環境質量狀況;
2、倒逼企業規范生產,達標排放;
3、建立完善的環境監管體系,實現環境精細化管理;
4、建設環境專題分析應用,為污染防治提供科學支撐;
5、創新環保服務應用,提高政府服務能力;
本次項目建設,創新政府服務應用,為政府與企業、公眾、運維單位提供信息化的交流平臺,暢通政府與社會的溝通渠道,努力爭取社會公眾及企業的力量加入到全市環境治理工作中來,為我市的環境治理工作夯實社會基礎,也進一步提高政府在環保領域的服務能力。
我們相信,通過此次項目建設,將極大提高全市環境管理和公眾服務水平,為我市建設美麗港城貢獻力量,爭取建成國內一流的生態環境綜合監管平臺,不辜負港城人民對我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