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車軸草
我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樣性的氣候和地貌條件孕育了兼容南北特征的生物群落,生物物種資源豐富,據不完全統計,我市野生植物資源有1500余種,云臺山更是享有“江蘇植物寶庫”的美譽;海州灣為全國八大漁場之一,魚類超過200余種;我市還地處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是全球候鳥的重要遷徙棲息地之一。
白腰杓鷸
為全面了解我市生物多樣性家底,亮出我市生態環境的“顏值”,自2017年起,我市按照《江蘇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及省政府要求,分批分區域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目前東海縣的調查工作已經完成,其調查成果已于2019年底通過了省生態環境廳組織的專家評審驗收;市區及灌云、灌南縣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也已于2019年年底啟動,預計2021年將形成全市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成果。
天葵
從市區以及灌云縣、灌南縣的半年來的調查情況看,階段性結果非常豐富,發現維管植物一百余科四百多屬,超過八百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12種,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收錄的瀕危植物17種,省內特有分布種42種,省內新分布種5種;陸生昆蟲12目72科173種,其中,蝶類7科25屬30種,其他昆蟲12目65科143種;哺乳動物5目8科11種;兩棲動物發現有1目3科6種,爬行動物2目7科16種;鳥類17目233種,其中水鳥87種、林鳥146種,數量上以雀形目和鸻形目為最多。其中包括近危“鳥中大熊貓”-震旦鴉雀、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白頭鶴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3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21種,各類水鳥更是多達54種,數量超過10萬只。并初步發現我市鳥類熱點區域主要包括了贛榆沿海濕地、臨洪河口、青口河口、興莊河口、云臺山及車牛山島、平山島等。
震旦雅雀
多樣性的形成是一個長期又復雜的過程,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卻快速又簡單。人類活動引起的生物多樣性喪失速度比物種自然滅絕速度快1000倍以上。棲息地的喪失和破碎化、環境污染、氣候變化、外來物種入侵和人為對土地的開墾和擴張是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五大驅動因素。生物多樣性快速喪失可直接或間接地引起食物短缺、大規模疾病爆發、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退化等一系列生態安全事件。
赤腹松鼠
我局為加大全市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力度,2020年以來先后兩次召開工作推進會,一方面聽取技術支撐單位匯報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進展,另一方面布置和協調調查工作開展,為技術支撐單位協調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困難。本次全市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完成后,將逐步確定我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代表性生態系統,為構建全市評價生態系統質量的指標體系和反應生態健康的生物多樣性指標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