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對劃定生態紅線做了大量工作。從目前情況看,能否讓生態紅線真正紅起來,是擺在各級各地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讓生態紅線真正“紅”起來,就要強化生態意識,具有搞好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視線。一要強化和樹立生態價值意識,要通過領導和指導,在全社會努力塑造全新的生態價值觀,用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價值觀代替人統治自然的價值觀,用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世界觀代替人類中心主義的世界觀,并將這些思想和方法貫穿到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二要強化和樹立生態道德意識,要通過宣傳教育,切實把生態意識內化為自己的道德良心,并用自己已內化了的生態道德、生態價值觀念潛移默化地影響群眾,從而促使整個社會生態價值觀的形成。三要強化和樹立起生態責任意識,領導干部作為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社會經濟重大事項的決策者,對區域生態環境更是擔負著不可推卸的生態責任。四要強化和樹立起生態經濟意識,自覺摒棄傳統的發展觀,從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轉變為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并重,從環境保護滯后于經濟發展轉變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步。
讓生態紅線真正“紅”起來,就要強化法治意識,堅決守好生態環境保護的原則底線。 國家給劃定生態紅線確定了“重要性原則、系統性原則、等級性原則、協調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和動態性原則“六大”原則,這些原則內容豐富,政策性強,剛性要求也高。在具體操作和落實中,一方面,要考慮到生態效益與經濟社會效益的統一。按照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的方式,確定好各主體功能區生態環境保護的空間紅線。另一方面,要牢固樹立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運用法律手段和其他有力措施,頂住各種壓力,千方百計守住維護好生態安全、保障好人民基本生態需求的底線,要制定并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生態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建立健全關于重點生態功能區環境影響評價的區域限批制度。
讓生態紅線真正“紅”起來,就要強化落實意識,結成守好生態環境保護的統一戰線。一要敬畏生態紅線,紅線就是底線,就是不可逾越和不能碰的高壓線。要堅決落實“凡是環保要花的錢一分不少,凡是破壞生態環境的事一件不做,凡是不環保的錢一分不賺”的生態環境保護思路,嚴格按照國家和相關的環保標準開展治理,堅決守住“生態紅線”。二要保住生態紅線,如果有人違反紅線,就要敢于亮出“紅牌”,驅逐出場。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守住生態紅線。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的人,堅決追究其生態責任。要完善生態補償、財政轉移支付等與生態紅線保障和執行密切相關的制度建設,使之更好地為嚴守生態紅線提供保障。三要考核生態紅線。從上到下要不斷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切實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使之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導向和約束。特別是在干部使用問題上,要讓“生態政績”顯性化和剛性化,讓出生態成績的地方也多出干部。 胡月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