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省住建廳副廳長宋如亞率省政府生態紅線區域保護監督管理考核組一行5人,對東海縣2013年度生態紅線區域保護工作進行考核。市縣領導曹永林、尹哲強、晏輝、徐家保、朱國兵、宋波和市環保局領導韋懷余、陳斌林參加了相關活動。
考核期間,省考核組一行聽取了市縣政府的工作匯報,查閱了相關資料,實地考核了青松嶺森林公園、安峰水源涵養區和西雙湖生態濕地,對連云港市和東海縣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切實加強生態紅線區域保護給予充分肯定。
據了解,東海縣生態紅線區域保護面積430.09平方公里,占該縣國土總面積的21.11%,包括飲用水源保護區、水源涵養區、生態濕地、洪水調蓄區和清水通道維護區五種類型,共17個區域。
近年來,東海縣以生態紅線區域保護為抓手,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先后獲批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全國綠化模范縣、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和省級生態縣、省級園林城市。該縣主要環境質量全部達標,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指數位居全省前列,實現全省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三連冠。
為更好地保護生態紅線,該縣制定了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和實施方案,多措并舉,實施紅線區域的嚴格管控。一是強化分級分類管控。該縣生態紅線區域分為一級管控區和二級管控區。一級管控區8.15平方公里,是生態紅線的核心,實施最嚴格的管控措施,嚴禁一切形式的開發建設活動。2013年以來,區內已有的4家建設項目和企業已被全部叫停并限期拆除搬遷。二級管控區421.94平方公里,以生態保護為重點,實行差別化的管控措施,嚴禁有損主導生態功能的開發建設活動。區內原有的12家酸洗石英砂企業均已限期整改并遷入酸洗集中區。二是強化紅線剛性約束。該縣嚴格執行“不得越生態紅線一步”的鐵律,把生態紅線作為制定發展規劃、調整產業布局、審批建設項目的硬杠杠。2013年以來,環保審批的170個建設項目無一例違規,勸退建設項目12個。三是強化部門協同監管。根據“政府主導、環保牽頭、財政配合、部門聯動”的監管原則,該縣出臺了生態紅線區域監督管理辦法,明確了部門監管責任,形成了環保部門統一監管、財政部門配合考核、其它部門各司其職的監管體系,有效地保護了自然資源,優化了生態空間。四是強化生態補償。實施了一級管控區重點補助、二級管控區適當補助的生態補償制度。按照“應補盡補、以效定補、公開透明”的原則,2013年,該縣投放近2000萬元資金,用于生態紅線區域保護。(東海縣環保局 劉恩席 盧繼先 李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