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生態辦的領導下,依據“十二五”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生態文明的發展思想,強化組織領導,落實責任機制,以市委《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工程的意見》(連委辦發[2013]32號)中明確的示范區四項重點生態文明工程建設為抓手,加大工作力度,全力以赴,促使生態文明建設向更深層次推進。現將具體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強化過程管理,強推污水廠網建設。示范區成立初期,即委托專業機構編制《徐圩新區污水專項規劃》,共規劃建設兩座污水處理廠。目前1#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一期工程的主要服務范圍為示范區城市配套區、精品鋼產業園及節能環保產業園產生的生產、生活污水,目前該項目主體建設已經完成,現已進入單機調試階段,污水配套管網、廠區內形象綠化等工程業已進入收尾階段。針對示范區石化產業園內虹港石化、斯爾邦石化加快建設的局面,示范區及時啟動了石化廢水專用的2#污水處理廠建設前期工作,現已完成項目建議書編制報批,正緊張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和可研報告編制工作。為污水處理廠建成后穩定有效運行奠定堅實基礎,示范區還專門成立了江蘇方洋水務有限公司,面向全國招聘污水處理專業人才,同時,根據兩座污水處理廠服務范圍與處理工藝不同,聘請專業機構合理確定兩座污水處理廠的污水接管標準,為入駐企業設計、建設環保預處理設施提供必要的基礎數據。
(二)積極協調督查,有序開展秸稈綜禁工作。示范區秸稈綜禁工作,堅持“三個到位”,確保“零火點”。一是責任落實到位。全區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制,對各綜禁責任主體建立保證金制度,下發綜禁工作目標責任書,將綜禁工作責任落實到主體、到人頭、到地塊。二是宣傳到位。利用電視、廣播、櫥窗、橫幅、標語、宣傳車、入戶走訪、簽訂承諾書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全區共簽訂禁燒承諾書3200余份,張貼標語、橫幅1500余條,綜禁工作政策知曉率、宣傳覆蓋率達100%,無死角。三是工作措施到位。集中組織旋耕機械協助農戶做好秸稈還田工作,做到收割一塊,還田一塊。此外,還專門組織秸稈清運車輛,將散落在田邊地塊雜草進行集中收集,集中堆放。同時,派駐36名同志進駐各綜禁工作現場,實行24小時值守制度,有針對性地開展巡查、值守、宣傳等點上工作。在夏季秸稈綜禁工作,全區17.1萬畝小麥全部收割完畢并完成還田和秸稈清運工作,真正實現了全利用。
(三)突出建設特點,推進新型生態文明工業園區建設。自2009年成立以來,示范區嚴格落實規劃環評制度,始終遵循規劃先行、環保優先的原則,成立伊始即委托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編制完成《徐圩新區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并于2011年4月通過了江蘇省環保廳組織的審查。同年,示范區管委會委托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啟動占地約45平方公里的石化產業園總體規劃與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于2011年12月底在北京通過了兩項規劃的專家論證。在建設中,示范區仍嚴格執行環保準入制度,始終嚴把項目環保審批關,嚴格執行環保準入制度和環保“三同時”制度。統籌區域發展與環境保護,統籌產業發展與污染控制,對入駐產業項目類型、選址進行嚴格把關,督促企業落實污染防治措施。同時,示范區抓住沿海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始終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聯系,委托清華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啟動編制《連云港徐圩新區生態工業園區暨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總體框架》等創建國家新型生態文明工業示范園區工作的基礎資料和遠景規劃。引進和發展一批技術密集型企業,力爭高新技術產業成為示范區主要產業。促進新型生態文明工業示范園區發展的長效機制,引領、輻射和帶動各級各類工業園區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