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宿遷舉行的全省風景園林工作推進會暨生態園林城市建設現場會上傳出信息,在我省國家園林城市總數達到21個,在全國率先實現設區市國家園林城市全覆蓋之際,2017年江蘇將正式啟動省級“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增加的“生態”兩字,將讓我們的城市風景發生品質的飛躍。
不僅僅“好看”,連行道樹都具備降噪、防塵功能
據了解,去年國家啟動了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在首批評定的7個國家生態園林城市中,江蘇獨占3席,分別是徐州、蘇州和昆山市。明年省級生態園林城市創建也將啟動,從“園林城市”到“生態園林城市”,意味著不僅僅要好看,園林綠地將從量的增長轉向質的提升。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周嵐廳長表示,園林綠化系統將是城市重要的生態空間,“比如樹種的搭配,以前考慮的是審美,現在還要考慮對PM2.5的吸納、降噪聲、防止揚塵等等優化生態環境的實際作用。”省住建廳還專門編制了行道樹建設指引,推薦了53種喬木。并將全省劃為黃淮平原—丘陵區、江淮平原—低洼區、濱海平原區、長三角平原—丘陵區、蘇南丘陵及太湖沿岸區五個區域,分別推薦不同的適生樹種。比如南京屬于長三角平原—丘陵區,人行道最適宜種植柞木、北美楓香、櫸樹等18類樹木。一方面,未來林蔭道將成為打造彩色城市的重要手段,53種喬木中只有7種常綠樹種,46種落葉喬木都會呈現出四季色彩的變化。另一方面,在美化空間、遮蔭納涼外,還特別考慮到抗煙塵、抗有毒氣體、凈化空氣、調節局部小氣候的功能。
周嵐還指出,生物多樣性是衡量城市生態環境的一個指標,反映在城市聽得見鳥鳴,公園、林子里動物多,并能自由遷徙。
園林可進入、可歇腳、可健身、可交流
目前江蘇的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4.16平方米,指標全國領先,而未來園林將更注重民生功能。周嵐表示,要把可看性園林轉化為可進入、可歇腳的園林。“提高城市的可坐性,園林是老百姓最應該坐下來歇歇腳的地方。”園林還應是可健身的,把廣場舞大媽引導到具備隔音效果的園林中鍛煉,減少音樂對周邊居民的影響。同時,園林還是可交流場所,適度配套茶館、咖啡館、文化設施。
降低票價,鼓勵風景名勝區免費開放
昨天會上發布的江蘇風景名勝區“十三五”規劃要求,將提升名勝區的休閑旅游社會服務能力,對接自行車旅游、自駕車旅游、體育健身旅游、醫療養生旅游等國民休閑需求。鼓勵風景名勝區免費開放或設立公眾免費開放日,穩定風景名勝區景區、景點門票價格,逐步降低票價。
對省級風景名勝區,今后將定期對其進行評估和檢查,發現存在嚴重問題,經整改達不到要求或拒不整改的,將列入瀕危名單,并給予黃牌警告。瀕危整改期限屆滿,省住建廳將進行綜合評估,風景名勝資源價值喪失或者明顯退化的,將報請省政府建議撤銷風景名勝區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