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以來,連云區堅持生態立區,積極謀劃生態文明建設工程,全面開創國家級生態區建設局面。
傳承優勢,強化生態規劃引領,全面構建生態連云。作為集港口、海濱、園區等優質資源于一身的連云區,已初步形成以新型工業為主導、現代服務業為重點、特色高效農業為補充的現代產業體系,全區動物資源、植物資源、旅游資源豐富,山海風光優美。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社會進步等14項指標優于國家級生態區建設標準。為此,連云區決定提前一年,于2015年建成國家級生態區,并高標準籌劃、高標準建設,委托省世行辦編制《連云區生態區建設規劃》,獲專家一致好評,在全市率先通過區級人大審議、政府頒布實施,著力構建以園區生態工業、都市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生態人居共同組成的生態產業體系。
重抓源頭,強化環境污染治理,改善區域環境質量。全區重抓河流水環境綜合治理,狠抓大氣污染防治工程,區內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提高。一是排淡河整治工作成效明顯。2012年,在市環保局的支持下,連云區下大力氣對排淡河沿線畜禽養殖場進行搬遷整治,拆除圈舍6060平方米,清理生豬1萬多頭、家禽4萬多只,同時編制排淡河景觀規劃,力爭將其打造為一條景觀河。二是院前大溝水質改善明顯。克服困難,搶抓機遇,完善主城區院前大溝周邊污水管網2.9km,棲霞路污水泵站投入運行,疏浚明溝1.05公里,完成護坡260平方米,完成土方13萬方。三是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有序開展。整治城區67臺小鍋爐,拆除55臺,關停、改造12臺;整治餐飲油煙企業41家,全部實行高空排放或經油煙凈化處理;全區5950畝農田夏秋兩季農作物秸稈全部綜合利用。
重抓配套,完善環保基礎設施,提升各項創建指標。一是積極協調,確保板橋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區相關部門多次召開政府專題會議,研究板橋污水處理廠工程建設、處理工藝、污水管網、海洋排口等問題,確保按時形成減排能力。二是搶抓BRT施工機遇,加快推進城區雨污分流建設。搶抓施工機遇重點鋪設中山西路、棲霞路、海郡路等污水管網共計10 公里,新建泵站3座,累計完成海棠路以西污水管網共計34 km,占該片區管網的77.4%。三是依托熱電聯供,推進板橋園區集中供熱建設。2臺130t/h 高溫高壓循環流化床鍋爐現已安裝完畢;完成供熱中心至三吉利公司段1500米的公共管廊建設工程。
重抓載體,建設生態細胞工程,努力夯實創建基礎。一是加強農村環保工作,推進生態細胞創建工作。注重抓點帶面,突出特色,全面推進。建成省級生態鄉鎮1個,市級生態鄉鎮1個,市級生態村13家。二是加強業務指導,推進綠色工程提檔升級。2012年,建成3家省級、5家市級綠色工程,全區各級綠色工程總數已達46家。三是保持村莊特色,全面開展村莊環境整治。結合村莊特色,已完成18個行政村及社區的村莊環境整治任務,建成省級三星級“康居鄉村”3個。建設污水處理設施2座,栽植綠化5萬平方米,清理亂擺亂放攤點821處,清理及硬化溝渠6.5公里,村莊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連云區將生態創建工作置于實現“兩個率先”的大局中來定位,努力打造濱海生態旅游、餐飲特色街區、海島自然保護等創建亮點,舉全區之力,集全區之智,努力向國家級生態區大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