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11個部、委、局聯合下發了《關于印發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名單的通知》,東海縣被確認為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成為全市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縣區。
長期以來,東海縣委、縣政府始終圍繞生態立縣的理念,結合全縣地理特征和發展現狀,對農業產業發展進行整體布局,西北部為設施農業片區,東北部為生態農業片區,東南部為規模農業片區。依托東海現代農業示范區、中科院東海農業綜合試驗站等載體,圍繞優質糧油、高效瓜菜、特色林果等主導產業,建設了一批獨具特色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先后實施國家、省糧食重大科技項目7項,建立糧食標準化示范區120萬畝,認定無公害、綠色稻麥生產基地100萬畝,研制優質稻麥生產與加工技術規程6個,創建無公害、綠色和有機稻麥品牌21個,形成了以200萬畝優質稻米和強筋小麥為主的優質糧食產業。創建有機、綠色及無公害農產品基地98個,獲省部級認證的“三品”生產基地98個,面積177.3萬畝,種植比重為96%,創建“三品”品牌368個,東海大米、東海(老)淮豬、黃川草莓、石梁河葡萄、雙店百合花獲批國家級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成為全省擁有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最多的縣。糧食產量連續4年超百萬噸,糧食總產穩居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前二十位,全省縣(市)級名列前茅。全縣耕地總面積184萬畝,劃定基本農田面積167.5萬畝,基本農田保護率達91%,高標準農田占比達46.75%。
圍繞綠色通道、經濟林果產業、苗木花卉產業、村莊綠化示范、四沿綠化等“五大”林業工程,深入開展綠化造林工作,傾力打造“綠色東海、生態家園”。目前,全縣林地面積達89.32萬畝,其中有林地面積74.35萬畝,活立木總蓄積28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27.93%,在區域性的水源涵養、水土保持及農田防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擁有濕地總面積1.41萬公頃,自然濕地保護率達40.93%。溫泉旅游度假區、西雙湖風景區和青松嶺森林公園獲批國家
另外,面對水晶、石英等豐富的礦產資源,東海縣合理處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對礦產資源全面保護,降低開發強度,禁止低效、無序開采。同時,積極引進中材、晶海洋、臺玻等硅產業龍頭,促進硅產業集聚發展,組建了江蘇硅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成了國家硅材料深加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將東海由單一的資源集聚地發展成為相關行業的頂尖平臺。
據悉,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獲批后,東海縣將在規劃實施、制度建設、投入機制、科技支撐等方面探索和總結生態保護與建設的經驗和做法,為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國家將對示范區建設加大投入和政策的支持。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安排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實施。到2020年,全縣將實現森林覆蓋率達到32%、濕地保護率55%、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43.97%,水土流失治理率將達到90%的目標。(來源:蒼梧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