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年,我市環保行政處罰案件增長18.57%,罰款增長33.69%,加上信用體系建設等非處罰手段倒逼排污,我市鐵腕倒逼環?!昂谏逼髽I轉型,加快環保改造。
去年除了新環保法,其相關配套辦法的出臺,增加了基層面對不重視環保措施的“黑色”企業環境違法行為的手段?!皩ζ髽I的違法行為,環保部門依法處罰絕不姑息,增加了違法行為的違法成本,這在2015年的案件數量及罰款數額都有體現?!笔协h保局副局長徐傳東表示,除了行政處罰,去年環保部門通過行政拘留和司法移交,也讓企業的環保責任人違法有了“成本”,“這些鐵腕手段,讓企業在違法時不僅要顧忌到經濟成本,還要想到拘留和司法移交,加大了威懾力。另外,新環保法的配套措施,增加了按日計罰和限制生產等措施,為環保執法提供了更尖利的牙齒。去年,我市有兩家企業被按日計罰,金額近200萬元,這在我們市歷史上是沒有的?!?/span>
在加大違法案件處罰的同時,我市還通過信用體系建設等非處罰手段倒逼排污企業守法經營。2015年我市參評重點工業企業(非國控)共382家,共評出綠色企業3家,藍色企業356家,黃色企業19家,紅色企業1家,黑色企業3家。根據企業信用評價結果推行環保黑名單制度,將上一年度企業環保信用評價等級為紅色和黑色的,列入環保失信黑名單,以經濟手段來倒逼企業強化污染治理工作。
目前我市銀行等金融機構已經全面推行環保信用評價等級作為是否放貸的重要依據,綠色企業優先放貸,藍色企業正常放貸,黃色企業縮小貸款的金額,列入黑名單企業基本不再放貸。
同時會同物價等部門對被列入黑名單的企業實施差別化水、電價政策。
工商部門取消列入黑名單的企業進入江蘇名牌產品評選資格、經信部門取消列入黑名單的企業參加誠信企業評選資格。
通過以上幾種激勵和懲戒政策,重點以經濟手段為主,使企業環保信用評價效能進一步放大,懲戒之舉促使企業加快“治本”性的升級改造,提高環境管理水平,進一步改善全市環境質量,維護群眾環境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