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層次和聯合體中生命的多樣化。簡單地說,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和它們組成的系統的總體多樣性和變異性。
生物界的多姿多彩使地球變成獨特的可棲息之地,并提供了大量維持生命所需的產品和服務。生物多樣性提供人類所有的食物和木材、纖維、油料、橡膠等重要的工業原料,對于人類安康和人民的生計及文化完整性必不可少。中醫藥絕大部分來自生物,截至目前,直接和間接用于醫藥的生物已超過3萬種。生物多樣性是我們世界的生命保障,并在保護生命和確保生命對變化所帶來的壓力具有恢復力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說,保護生物多樣性就等于保護了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石,保護了人類文化多樣性基礎,就是保護人類自身。
但是,隨著環境的污染與破壞,比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壞、濫捕亂獵、濫采亂伐等,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種正在以每小時一種的速度消失。而物種一旦消失,就不會再生。消失的物種不僅會使人類失去一種自然資源,還會通過生物鏈引起連鎖反應,影響其他物種的生存。上個世紀80年代,國際社會開始意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制定了一系列的國際公約。1992年,我國成為世界上首先批準《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六個國家之一,并成立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委員會,制定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
我國物種豐富,有高等植物3萬余種,特有種1.7萬多種;有脊椎動物6347種,特有種約670種。我國的栽培植物、家養植物及其野生親緣的種質資源非常豐富,是水稻和大豆的原產地,并且也是世界上家養動物品種和類群最豐富的國家,有近1900多個品種和類群。我國有森林、灌叢、草原和稀樹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凍原等豐富多彩的陸生生態系統,海洋和淡水生態系統類型也很齊全。
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
Aurochs野牛(1627年滅絕)
歐洲大陸上曾經最著名的動物,200萬年前到達印度,后到達中東、亞洲,25萬年前到達歐洲。13世紀,Aurochs野牛到達波蘭,立陶宛,東普魯士等國,當時的獵殺禁令規定只有貴族才能隨意獵殺這些大型動物,然后禁令規定只有皇族的貴族才能獵殺它們,最后禁令規定所有人獵殺它們都是違法的(包括皇族),而當時規定牧民為野牛提供農場的草料就可以免掉賦稅,而且規定偷獵這種野牛就要宣判死刑,但是,種野牛的數量依然不斷在減少。
到了1564年,世界上僅存38頭Aurochs野牛。最后一只野牛在1627年死于波蘭的Jaktorów森林,它的頭骨被瑞典軍隊帶回本國,至今保存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
DoDo鳥(1681年滅絕)
DoDo鳥是一種不會飛的鳥,僅產于毛里求斯。擁有肥胖的身子和巨大的嘴。16世紀后期,歐洲殖民者來到了毛里求斯。不會飛又跑不快的DoDo鳥很快成為歐洲人來到島上后主要的食物來源。人們開始大量的濫捕濫殺可憐的DoDo鳥,有時每天可以捕殺到幾千只到上萬只。
由于過度的捕殺,很快島上DoDo鳥便得越來越少。1681年,最后一只DoDo鳥被殘忍的殺害后,從此,地球上再也見不到這種東西了,除非是在博物館的圖片中。
斯特拉海牛(1768年滅絕)
無齒大海牛,身軀龐大,體長達7~8米,重達3~4噸,是海洋里的第二大哺乳動物。它們吃草的時候動作有些像陸地上的牛一樣,一面咀嚼,一面還不停的擺動著頭部。斯特拉海牛性格溫順,非常善良,常常十幾頭或幾十頭組成一個群體。如果群體中一頭受了傷,伙伴們就會把它圍攏在中間來幫助它。斯特拉大海牛就這樣在海洋里無憂無慮地生活著,直到有一天人類發現了它們的蹤跡。
1741年6月,一支探險隊的船只遇險,斯特拉等幸存者則漂流到了科曼多爾群島,在沒有食物來源的孤島上熬日子。就在這時,斯特拉發現了沿海的大海牛,數量也不過2000頭。這是人類第一次發現這種大海牛,從此人們把這里的大海牛定名為斯特拉海牛。他們在發現斯特拉海牛的同時開始捕殺它們來充饑。1742年,斯特拉等回到了堪察加,帶回了許多斯特拉海牛的皮和肉,并對斯特拉海牛作了記述,還贊美斯特拉海牛的肉味鮮美。俄國的皮毛商人則一下子就對斯特拉海牛的皮毛發生了興趣。他們紛紛來到科曼多爾群島,開始了無情的捕殺。首先遭難的是那些成年的斯特拉海牛,到后來連那些幼仔也沒能逃脫。斯特拉海牛從發現到滅絕只用了短短的26年時間,在人們沒有更多的了解它們的時候,貪婪的人類就使斯特拉海牛永遠地從地球上消失……
大海雀(1844年滅絕)
大海雀(The Great Auk)是一種不大會飛的水鳥,它們曾廣泛生活在大西洋的各個島嶼上,體型與外觀像小一號的DoDo,但比DoDo聰明多了。但即便是這樣,也逃不過人類的濫捕濫殺。
16世紀初,隨著歐洲殖民者的進入,不會飛的Great Auk開始了與DoDo同樣的不幸遭遇。到了18世紀40年代初,短短的幾十年間,因過度捕殺,使數量不多的Great Auk很快變得所剩無幾。1844年大海雀終于被人類斬盡殺絕了。
斑驢(1883年滅絕)
據說斑驢“quagga”這個名字源自Khoikhoi語的斑馬,取諧音而來。是非洲曾經擁有的最著名生物,斑馬的一個亞種,曾經在南非的Cape Province和Orange Free State的南部大量出現,由于身體斑紋的特殊性而很容易和斑馬區分開來:頭部和頸部具斑馬條紋,到了身體中央斑紋逐漸退卻,顏色同時變深,臀部已經完全沒有斑紋。1788年,斑驢被正式列入馬屬的一個亞種,但是從那時到之后的幾十年中,動物分類學專家們很難說清楚斑馬和斑驢哪個是亞種,哪個是自然條件下產生的原始種,甚至就連斑馬種內兩匹馬之間的斑紋也很多各不相同,所以它們之間的區分一度很混亂。在它們之間的種屬被嚴格區分之前,人類就開始了大肆的屠殺這種奇異的動物,為了食肉,或者毛皮,或者純粹為了打獵的樂趣。1883年的8月12日,最后一匹斑驢在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動物園內停止了呼吸。至此,分類變得沒有太大意義,人類只能在標本館或者圖片中看到這種動物。
以下,還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