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經審議,我局擬對百開盛(江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建綠色生物合成產業化項目作出審批意見。為保證審批意見的嚴肅性和公正性,現將有關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5年6月18日-2025年6月24日(5個工作日)。
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對以下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批復決定要求聽證。
聯系電話:0518-85868035(政務服務大廳)
傳 真:0518-85868035
郵 箱:lyghbkfc@163.com
通訊地址:連云港市凌州東路9號政務服務中心29號生態環境局窗口
郵 編:222000
項目 名稱 |
建設地點 |
建設 單位 |
項目概況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新建綠色生物合成產業化項目 |
連云港市灌南縣經濟開發區珠海西路8號 |
百開盛(江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廠區占地面積29597m2,總投資12000萬元,環保投資613萬元。項目建設性質為新建,主要建設內容為建設自動化柔性發酵生產線,產品后處理、純化及灌裝(包裝)等生產線,同時配套建設倉儲車間等,通過生物合成及高科技發酵技術等工藝,生產角鯊烯180噸/年、麥角硫因10噸/年、瑞鮑迪苷M50噸/年、瓦倫烯20噸/年及依克多因40噸/年 |
1、廢氣 項目1車間內發酵產生的發酵廢氣(氨、揮發性有機物及臭氣濃度)經密閉管道收集后經1套“三級洗滌+活性炭吸附”裝置處理后,由15米高排氣筒(DA001)排放。1車間內投料產生的粉塵廢氣(顆粒物),經集氣罩捕集后與密閉管道收集的噴霧干燥及粉碎產生的粉塵廢氣經1套“旋風除塵+布袋除塵器”裝置處理;1車間內柱層析配酸產生的氯化氫廢氣及真空濃縮、精餾回收產生的揮發性有機物經密閉管道收集后經1套“二級堿液吸收+二級活性炭吸附”裝置處理;上述廢氣處理后均由15米高排氣筒(DA002)排放。2車間內真空干燥廢氣(顆粒物及揮發性有機物)及粉碎廢氣(顆粒物)由密閉管道收集,包裝廢氣(顆粒物)由集氣罩收集,上述顆粒物廢氣收集后經1套“旋風除塵+布袋除塵器+二級活性炭吸附”裝置處理;精餾回收產生的揮發性有機物經密閉管道收集、儲罐區設置呼吸閥收集廢氣、危廢倉庫及質檢中心采用密閉負壓方式收集,上述揮發性有機物(以非甲烷總烴表征)收集后經1套“二級堿液吸收+二級活性炭吸附”裝置處理,2車間內所有廢氣均經15米高排氣筒(DA003)排放。污水站加蓋、密閉負壓收集廢氣(氨、硫化氫、揮發性有機物及臭氣濃度),經“一級堿噴淋塔+一級次氯酸鈉噴淋塔+高效除霧器+一級活性炭吸附”處理,由15米高排氣筒(DA004)排放。 2、廢水 項目產生的廢水為工藝廢水(發酵廢水、清洗廢水)、初期雨水、蒸汽冷凝水、軟水制備濃水、廢氣吸收廢水、循環冷卻水排水、實驗室廢水、設備清洗水及生活用水等。發酵廢水、清洗廢水、設備清洗水及實驗室廢水進入污水站前滅活處置,蒸汽冷凝水單獨收集降溫后回用于廢氣吸收、循環冷卻水補充水及純水制備原水;部分酸性廢水中和處理后進入污水處理站;生活污水進入化糞池預處理,以上廢水分質預處理之后與其他廠區廢水進入廠區污水站,處理工藝為“格柵+固液分離+絮凝沉淀+調節+超霧化氣浮+UASB+二級A/O+二沉池+終沉池”,在預處理后達開發區新建工業污水處理廠接管標準后,進入開發區新建工業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尾水達標后排放至廢公興河,最終匯入老六塘河。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建成之前,過渡期內本項目污水經預處理達海西污水處理廠接管進入灌南海西污水處理有限公司處理,本項目過渡期接管標準綜合2個污水廠接管標準,從嚴執行。 3、噪聲 項目施工期噪聲執行《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標準限值;運營期項目生產過程中噪聲源主要為液體過濾系統、電葫蘆提升機、各類過濾機、離心機、烘干機、振動篩、粉碎機等,本項目通過采用合理布局、選用低噪聲設備,加強設備維護、加強廠區綠化等措施控制噪聲影響,確保廠界噪聲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 12348-2008)表1中3類標準要求。 4、固廢 本項目須按“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落實各類固體廢物的收集、處置和綜合利用措施。項目純水制備等一般工業固廢委托有主體資格和能力的單位處理或利用;萃取廢液、廢層析柱、過濾渣、精餾殘渣、不合格品、布袋收塵灰、廢活性炭、廢布袋、廢濾膜、廢液壓油、廢勞保用品、實驗室廢液、原料包裝桶、污水處理污泥等危廢廢物,委托有資質的單位處置或利用。生活垃圾交環衛部門統一清運處理。 5.地下水和土壤 廠區內實施分區防滲,污水處理站、地下管道、事故池、儲罐區、危廢倉庫、化學品倉庫、1車間、2車間等為重點防滲區;一般工業固廢倉庫、冷卻塔底水池及吸水池等一般防滲區;其他區域等為簡單防滲區。建設單位應嚴格落實各項防滲措施,加強設施維護管理,建立廠區地下水環境監控體系,一旦發生泄露,立即采取補救措施,防止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6.環境風險 建立“單元-廠區-園區”事故水防控體系。設置裝置區圍堰、全廠應急事故水池在內的事故水污染防控系統,確保有效截留未經處理的事故廢水。緊急情況下,依托園區應急事故水池,收集事故水送污水處理站妥善處理。嚴格雨污管道建設管理,實施雨污分流,防止事故水污染雨水系統。你公司應采取有效措施確保事故水不進入外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