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及未來一段時期,全省環境保護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一是國家把環境保護擺上了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黨中央、國務院將建設生態文明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環境保護成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推力,進入國家經濟社會建設的主干線、主戰場和大舞臺?!秶鴦赵宏P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了一系列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和措施。二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污染問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經成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著力點,新的發展模式將有利于緩解經濟發展對資源環境的壓力,有利于更大力度、更深層次解決已經形成的結構性污染問題。三是生態文明工程、生態省建設,為加快改善環境質量創造了契機。省委、省政府為落實“六個注重”,提出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等“八項工程”,確定2020年基本建成生態省的宏偉目標,將進一步統一各級黨委、政府的思想和行動,完善機制體制,加大環保投入,推進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四是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為環保工作奠定了物質基礎?!笆濉逼陂g,全省經濟年均增長10%左右,預計到2015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將超過8萬元。政府財政用于環境保護的投資能力持續增強,將進一步激發全社會環保投資活力。五是科技進步和環保產業發展,為環保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國家水專項和省大氣專項等一批科技攻關項目,以及《江蘇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綱要》的全面實施,將進一步提高污染防治技術水平,促進環保重點和難點問題的解決。六是公眾環保意識不斷增強,為環境保護提供了廣泛的社會基礎?!碍h境是最稀缺資源、生態是最寶貴財富”等低碳環保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人民群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意識不斷提高,支持環境保護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
但是,全省總體上仍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階段,經濟增長粗放的狀況尚未根本改變,資源約束加劇,環境壓力加大,環境保護在新的歷史時期將面臨嚴峻挑戰。一是經濟結構偏重的壓力。工業經濟依然占據主導地位,重污染行業仍然占有較大比重,破解資源環境約束,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任務異常艱巨。二是削減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壓力。全省經濟總量仍將保持較快增長,能源資源需求繼續增加,減排因子和范圍進一步擴大,對減排的要求更高、考核更嚴,減排工作進入結構減排的攻堅階段,抑制增量、削減存量都非常艱難。三是改善環境質量的壓力。污染不斷積累,復合型污染加劇,改善環境質量的難度不斷加大,實現基本消滅劣Ⅴ類水體、大幅減少灰霾天數、有效改善農村環境的目標,需要在更加廣泛的領域和更加深入的層面推進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四是防范環境風險的壓力。全省總體上仍沒有邁過高污染、高風險階段,突發性環境事件呈增多趨勢,重金屬、持久性有機物和土壤污染等環境問題將集中顯現,防范重大環境污染事件、保障環境安全任重道遠。五是化解環境矛盾糾紛的壓力。隨著人民群眾對環境需求的不斷提高,環境問題已成為公眾投訴的焦點,維護環境權益、保障社會和諧穩定的責任重大。
綜合判斷,“十二五”時期是全省破解資源環境約束,全力推進生態省建設、全面提升生態文明水平的攻堅時期,既面臨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也面對諸多挑戰,必須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集中力量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著力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以環境安全保障公共安全,以環境和諧促進社會和諧,為2020年建成生態省打下堅實基礎。